📍小樽祝津
經札樽自動車道自駕個半小時,來到小樽最北的港口小鎮祝津(Shukutsu),積雪厚得像是杳無人煙的小鎮,出發前有搜索一下,祝津有什麼好吃的餐廳,「民宿青塚食堂」吸引我是它的海產美食,且除了它好像都找不到其他選擇,小鎮主要馬路幾乎只有一間食店飄來炊煙,踏入冬季的祝津似乎有點冷清,祝津漁港也休漁作業關閉。來這裡遊覽的人不多,反倒有一種靜謐之美。其實小鎮不大也好,沒有選擇困難,很快就決定好在祝津的半日遊行程。

【DIVA Channel/專欄節錄】由廣島的廣電電車到宮島口站,轉乘久違的汽車渡輪來到宮島,是日本瀨戶內海西南部的一個島嶼,嚴島神社與後方獼山原始林被列為日本三景及世界文化遺產之一,抱著到此一遊來到宮島,比想像中更精彩吸引,嚴島神社鮮艷朱紅色的神殿,與湛藍大海、翠綠山林,構成一幅秀麗的山水畫,一覽海中大鳥居潮漲潮退的兩種風景,又可以在表參道商店街一次過食盡宮島、廣島美食名物!(…more)
嚴島神社建於潮間帶上,神社前方有座如夢似幻的大型鳥居,隨著潮起潮落仍屹立不倒。由宮島口渡輪碼頭開船,乘坐JR西日本宮島渡輪,會先往大鳥居的方向駛去。甫下船有熱情的宮島鹿在迎接,比起會鞠躬的奈良鹿溫馴得多,不但不討吃且非常高傲。政府為控制鹿隻的數量,禁止遊客餵食,所以不會有鹿仙貝餅供販賣,亦非如奈良鹿般能摸能餵。
參觀莊嚴紅艷的嚴島神社是行程中的重點,走過石燈籠的表參道,進入懸山式屋頂的切妻造屋簷入口,經過吊著燈籠的東迴廊,來到神社的中心主軸禦本社。神社高舞台的正前方就是海中大鳥居的所在,事先看過當日的潮汐時間表,預計好時間來到宮島,欣賞完潮漲時的景色,隔一會兒很快就潮退露出地面。入口前的表參道有條捷徑,只需踏著石頭跨過小溪,就可以直接走到大鳥居,在鳥居之下,顯得相當之龐然大物。圍著大鳥居繞一圈,摸摸柱上附著的藤壺,發現有很多錢幣在裏面。原來把錢幣塞進柱上,潮汐期後錢幣沒有被沖走,則代表得到神明保祐,然而看看腳下的大量錢幣就知道,是失敗之作呢。(…more)
原文刊載於 2017/04/13 經濟通ET net─Diva Channel>Travel & Dining>浪遊旅人
http://www.etnet.com.hk/www/tc/diva/travel/backpackerjim/34663
【DIVA Channel/專欄節錄】花蓮有個美麗的街道名叫沙基拉雅,走進當地的朋友家吃他們招持的台菜,少不免有青菜滷味的家常便飯。然而,飯桌上出現一道讓我嘖嘖稱奇的清炒菜式,就是在花蓮才吃得到的「曼波魚」, 即我們所熟知的翻車魚(Molamola),是花蓮的特色海產。以為體型大的魚類肉質會非常粗糙,但吃了一口,就感覺其骨膠原相當豐富,肉質口感非常特別且爽脆。
花蓮的好山好水也出產品質絕佳的農產品如花生、蕃薯、青辣椒等,讓花蓮土產的特色美食多不勝數。朋友說很難買的花生黑糖麻糬,與香港傳統的糯米糍,分別是麻糬混入香醇甘甜的黑糖,包著不同口味的內餡如花生、紅豆、芝麻等,多了一分甜味,意外地好吃!
比這個更想推薦的,反而是有芫茜的雪糕春卷,反芫茜主義的我,連沾過芫茜的湯水都不會碰,更何況把芫茜放入口。在潤餅皮上灑現磨花生粉、芫茜,再加上雪糕球,捲成像春卷般,綜合起來的冰涼口感,是蠻不錯的雪糕小吃。還有強烈推薦的炸蛋蔥油餅,筆者本身不太愛吃蔥油餅,原因很簡單,就是非常油膩,而花蓮街頭的人氣美食就是炸蛋蔥油餅,排隊沒一、兩小時都吃不到。脆炸金黃色的炸蛋蔥油餅咬一口就爆醬,色澤、光澤都令人口水直流。(…more)
原文刊載於 2017/03/23 經濟通ET net─Diva Channel>Travel & Dining>浪遊旅人
http://www.etnet.com.hk/www/tc/diva/travel/backpackerjim/34553
媒體報導/
|
媒體報導/
|
朝鮮(北韓)寫過《朝鮮味道》,來到韓國當然有《嚐味韓國》啦!先介紹下韓國飲食節目《滋味行Tasty Road》,早前J2台逢周五晚上都會播出,主要介紹韓國美食,有傳統亦有新潮Fusion菜式,不論街頭小食、甜品、正餐的都有,而我今次嚐味韓國有過半都是跟著主持人,來到首爾吃各家推薦過的食店,計有醬油蝦、朝鮮飯卷、烤鰻、紅豆冰等,再搜集網友大讚推薦必食的一大堆美食清單,首爾尋味包羅萬有,旅行通病少不免眼寬肚窄,飽到上心口!
出發前要放下一個人旅行的執念,當地一般餐館的食物份量都是二人起,皆因在韓國吃飯有一種聚餐文化叫「會食」,就是聚餐、會餐的意思,簡單來說就是一大班朋友飲飽食醉,韓國公司的另類OT就是下班後要會食,算是打好人際關係的手段,酒量幾大都醉醺醺回家,你就明白為什麼早上會有那麼多解酒湯飯一類的餐廳,不過於我而言只是一堆美味的早餐、午餐甚至晚餐。若然一個人來到首爾,即使少了很多美食的選擇也不馬虎,看看到底有什麼好吃吧!
(鑑於太多朋友詢問地址,我把店家名字連結至韓巢中文地圖,按一下即時定位帶你找吃!) … 嚐味韓國.上篇
|
講緊既生滾牛肉,並非香港的生滾牛肉粥,而是台南特有,台北都食唔到既「清燙牛肉湯」,原理都係生滾大法,喂!牛有牛味呀~生滾牛肉粥食落熟哂既,呢度好似西餐半生熟咁食,而且台灣牛肉有著明顯既纖維紋路,鮮味得黎又嫩滑!(係咁既,呢度係想話比大家知,我係香港人,用番地道廣東白話黎寫,零舍親切~不過咁,要照顧一班全球華人粉絲,唯有寫番書面d啦~賴以為自己係大明星有好多fan屎~噗!)
這次來到台灣,除了食還是食,東道主安小姐夫婦帶我去吃冬粉王、鹵味、蛋黃麵等等,當中令我最為喜愛的是台南阿裕牛肉涮涮鍋的「清燙牛肉湯」,正如開頭提過,台灣牛肉有著明顯既纖維紋路,生肉切片淋上以牛的多個部位熬煮而成的滾湯,半生半熟的牛肉蘸著醬料,再配上白飯,滋味得很呢,我幾乎夾著一塊接一塊,相當開胃又下飯的,尤其是牛肉控的我。
隨後再來一碗牛肉湯,原來每次再點一碗,牛肉的等級就會愈高,但是我吃的第二碗實在吃不出有比第一碗的牛肉更佳,只怪我沒有黃金舌頭,還是留給識食之人去評理當中的差別吧,於我而言除了好吃,就是好吃啊!席間朋友一直提醒我要把湯喝完,湯才是這道美食的精華所在,據同桌的老人家說,做湯的成本高達兩萬多台幣,每隔幾日就會買一頭牛屠宰,湯裡堆滿牛的不同部位,足料熬成的精華,每一口湯都鮮味突出。
延伸閱讀:
媒體報導|Diva Channel|旅遊專欄
仁德區中正路的阿裕牛肉湯,是我第一次吃到的牛肉湯。甫進店內就看到師傅正在現切紅通通的牛肉,沒有很重的血腥味,經處理的牛肉去除脂肪層,乍看之下肉質就像藍鰭吞拿魚的赤身,有著明顯的纖維紋路。師傅把溫體牛肉切片、起筋備用,客人點單之後,非常簡單地淋上牛內臟熬煮而成的高湯,一碗平平無奇的牛肉湯就成…更多
來到北韓,大家都擔心自己會吃不飽或者不合胃口,所以先在中國瀋陽超級市場買杯麵、零食等帶過去平壤,萬一餓了就可以泡個麵、啃塊餅乾,結果在北韓的每一頓都很飽,有魚有肉有湯也有啤酒供應,完全是VIP等級不愁會吃不飽,就連最後一天的酒店早餐也外帶幾件蛋卷、冬甩(甜甜圈)在火車的路程上吃。整體而言,除了早餐有提供西式的餐點之外,在北韓吃過的每一餐都是當地土產食物,我想那個味道應該停留在五十年代的口味,絕對是正宗朝鮮半島的菜式,有泡菜、石鍋拌飯、人蔘雞湯、平壤冷麵等,有吃過韓國菜的一點都不陌生,淵源同宗的南北韓美食就似一場新舊派系的對疊。 … 朝鮮味道
「寶島.婚宴」是我第一次體驗台灣的婚禮,有很多所謂台港大不同的文化衝激,由於此前對於台灣辦婚宴的習俗、方式、流程並不熟悉,一開始我以為同是炎黃子孫、中華子女,文化背景應該都不會差很多,卻發現原來「台港大不同」啊!原以為辦婚宴少不了延開幾十席的婚禮晚宴,後來得知沒有所謂的晚宴卻有「午宴」,而且還分兩場為訂婚場(新娘家)及結婚場(新郎家)呢,這天就從台南開車到高雄參加Angela及二好哥的結婚場囉!
會場一開始就有一位女士當主持,她可厲害了!主持講台語「棟篤笑」之外,台上也有一個樂團表演配合唱歌,也有人拉小提琴,場內氣氛熱鬧不已很吵鬧,也有種阿爸阿媽愛熱鬧的溫馨戲碼。後來朋友們說主持正在介紹來自香港的我,突然焦點放在我身上,我有疑惑在想在場的宴客是在為我拍手嗎?覺得好害羞唷!
除些之外,我們朋友當中有一位有了身孕,當大合照的時候總是失蹤去向,也沒有送上祝福,後來得知原來有身孕的有「胎神」,不能與新娘碰面,因為新娘有「新娘神」,兩個神碰面喜沖喜會打架,那為什麼不直接缺席呢?其實不要面對面接觸就可以了,離遠看到或脫下新娘妝就沒問題了,不然誰陪我來啊,又學了一點本土文化。
台灣的宴會菜餚於我而言可遇不可求呀,真的很好吃呢!這次婚宴的菜式是由阿勇師辨桌,包括有「五子進登科」(亦即酥虱目魚鰎、紫芥沙拉、日月蛤小目斗、金錢蝦餅、大肉)、「雪蛤燉魚翅」、「溜油龍膽石班」、「紹興海大蝦黃金脆卵」、「燻雪魚蒜烤鮑粒」、「宮煲炒帶子」、「彩繪米糕酥軟殼蟹」、「潮式佛跳牆」、「金玉滿堂喜」、「蜜紅豆甜蓮子」等。
整體來講菜餚都比較清淡健康(有聽說過香港人口味偏濃),利用天然食材做好每一道忠實呈現味道的菜式,給我的感覺是天然、原始的味道,有很多台灣本土獨有的植物蔬菜,才上幾道菜後就有水果塔端上來,想說那麼快就吃完要散席了?原來要先啃個我最喜歡的台灣水果蓮霧,然後繼續上菜,一路吃下來都不會覺得油膩,菜餚當中最愛的應該是軟殼蟹吧,擺設也很精緻,幾道菜也會放在一起,不同於香港要一道菜吃完才接下一道菜,蠻隨意自在的。 … 寶島.婚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