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鮮(北韓)寫過《朝鮮味道》,來到韓國當然有《嚐味韓國》啦!先介紹下韓國飲食節目《滋味行Tasty Road》,早前J2台逢周五晚上都會播出,主要介紹韓國美食,有傳統亦有新潮Fusion菜式,不論街頭小食、甜品、正餐的都有,而我今次嚐味韓國有過半都是跟著主持人,來到首爾吃各家推薦過的食店,計有醬油蝦、朝鮮飯卷、烤鰻、紅豆冰等,再搜集網友大讚推薦必食的一大堆美食清單,首爾尋味包羅萬有,旅行通病少不免眼寬肚窄,飽到上心口!
出發前要放下一個人旅行的執念,當地一般餐館的食物份量都是二人起,皆因在韓國吃飯有一種聚餐文化叫「會食」,就是聚餐、會餐的意思,簡單來說就是一大班朋友飲飽食醉,韓國公司的另類OT就是下班後要會食,算是打好人際關係的手段,酒量幾大都醉醺醺回家,你就明白為什麼早上會有那麼多解酒湯飯一類的餐廳,不過於我而言只是一堆美味的早餐、午餐甚至晚餐。若然一個人來到首爾,即使少了很多美食的選擇也不馬虎,看看到底有什麼好吃吧!
(鑑於太多朋友詢問地址,我把店家名字連結至韓巢中文地圖,按一下即時定位帶你找吃!)
.咸興冷麵(명동함흥면옥)
隱藏在明洞小巷裡的「咸興冷麵」,是來自朝鮮的冷麵料理專門店,餐廳老闆的家鄉來自咸興,來到首爾開設餐廳主理家鄉美食賣冷麵。我早前到過朝鮮吃過當地的平壤冷麵,與韓國水冷麵類似,來到首爾就很想試試現代版的冷麵,到底是傳統的好,還是隨著時代變佚而改良過的冷麵更好吃呢?
同是來自朝鮮的冷麵,當然是咸興冷麵製作得豐盛一點又多元化,提供的菜式除了水冷麵之外,還有辣拌冷麵、拉拌魚冷麵、牛肉冷麵等,一入座端上以牛骨熬制的高湯,這次我又點了水冷麵,比起第一次在平壤吃到的平壤冷麵,以及第二次在香港的韓國餐館吃到的水冷麵,其實味道都是差不多,一樣有濃濃的醋味,唯一不同的是由肉絲變成肉片,而其他款式的牛肉冷麵、辣拌冷麵等,相對比較適合重口味的香港人,醬料都是以辣醬調製而成,嚐起來酸甜微辣,我還是想念第一次吃到的平壤冷麵,都是傳統的好。
.紫茶包飯天國(김밥천국카페)
紫菜包飯有人叫韓式壽司,與日本壽司相類似,其實都是由日本壽司演變過來的,有指是日本統治朝鮮時代帶來有關壽司的文化而發展起來的,亦有人推斷朝鮮王朝時期通過日本藩主將壽司傳入韓國,並簡化為紫菜包飯。最大分別的是日本米飯加醋,而韓國米飯加入麻油,濃濃的麻油香吃起來零舍滋味,間不時都會去尖沙咀韓國街買一卷當下午茶果腹。來到首爾,全天候二十四小時有一間叫紫茶包飯天國,一大早尚有些時間,獨個兒出去買杯咖啡,再到餐廳隨便點一個基本的當早餐,原來一樣有酸酸的醃白蘿蔔、清湯端上桌,之後再上紫茶包飯,一貫的味道相當不錯又開胃,菜單還有其他的韓國小食單品,不過一堆韓文字密密麻麻實在看不懂呢,反正我就是看圖手指指喊個「gim-bap」就好了。
.ISAAC吐司三文治(이삭토스트)
以麵包夾起一大堆食材的吐司三文治絕對是簡單易點的美食,現食或外賣皆可,出發前本來對三文治不抱任何期望,區區一個三文治如何與眾多韓國美食相匹敵呢,我的好友K小姐表示「必食」、「一定要食」,多番強調則勉為其難放入美食清單,順路又經過的話就吃吧!正好前往梨大的一段路,它就出現在我眼前,未見商舖已見人龍,幸好人不算太多,快手下單點了火辣煎肉多士及奇異果沙冰,端上桌之後餓狼咬一口,再吸幾口奇異果沙冰,爽到很呢~其實有什麼特別呢?與台灣洪瑞珍一樣,醬汁吧,一定是醬汁…反正吃了就知道,而姐姐們就吃烤排吐司及綜合吐司,俱表示其三文治大讚!
.辣炒豬肉定食
首爾有很多那個賣當地食品料理的小店,有的賣辣炒年糕、魚片串、紫菜包飯等小食,辣炒年糕雖然好吃但真的好辣,最好先買一杯飲料才吃,或許再點一個清湯解辣一下,如果想要吃飽一點的有石鍋飯、拌麵、湯粥等,通常這類有主菜就有前菜,隨便吃那一家都會有泡菜、芽菜、醃蘿蔔等,我想起之前看過韓國電視節目,泡菜、醃蘿蔔、魚乾等漬物都是阿豬媽們大量的做,然後有人探訪的話就會送人一整盒,其實也蠻幸福的一件事,那些泡菜一定很好吃呢~話說回來,我這次吃的辣炒豬肉定食也附有很多不同的漬物,吃完都相當開胃,再啃個辣炒豬肉再幾口飯,味道大眾化卻有一點溫暖,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撐起一整天的體力,很滿足的一餐。
.三清洞朝鮮紫菜包飯(조선김밥)
《滋味行》其中一集介紹過位於三清洞地區的美食,附近保留很多朝鮮時期的韓屋建築,不遠處則是景福宮、昌德宮、北村韓屋村的所在,逛完直接走過來開餐也是很方便。隨著時代演變,新舊共存文化成為三清洞的特色,既有藝術氣息、又有傳統民俗的歷史情懷,最適合吃傳統菜式,當節目上主持人介紹由一位研究宮廷料理的老太太主理的這道美食,我就篤定要來吃這家的紫菜包飯、朝鮮湯麵,遂上網搜尋一下地址,發現這家店被U Travel列為首爾美食十大的榜首,完全爆冷。
走過三清洞的橫街窄巷,果然真的是低調的偏僻,也意外地沒有人在排隊,我們是第一組客人來,進去之後就難搞了!不是跪著坐到酸痛,而是沒有中英文餐牌,只能靠著「김밥」的筆劃認知去分辦,再手指著火星文韓字的去點兩款紫菜包飯,全程阿豬媽真的句句韓文,完全傻傻沒搞懂是否成功點菜,真是要學好唸kimbap才能有飯吃,不過這家店的菜單僅有兩款紫菜包飯、朝鮮湯麵等簡單料理,這裡的招牌是以花菜(꽃나물)與油菜花等炒過的蔬菜,取代醃蘿蔔等一般的內餡製作紫菜包飯,花菜製成菜乾後泡水煮,與紫菜包飯的麻油香是絕妙新配搭,吃起來口感完全與平常吃過的不一樣,點了兩盤份量大又足料,再吃碗仍在翻滾的朝鮮湯麵,附上魷魚絲、醬菜也對我的口味,「食過翻尋味」!
.小赤豆紅豆冰(소적두)
仁寺洞人氣食店的大大粒紅豆專門店,早前咀刁的DoDo姐在節目《超齡打工假期》介紹過都大讚以江原道紅豆製作的甜品,來到這當然要吃碗小赤豆年糕綿花冰解暑啦,完全不沾紅豆的我完全不知道紅豆沙有多好吃,刮一口冰加上煉奶再送幾口紅豆,再咬煙韌的年糕,確是滋味的很又驚喜,什麼口感都有,又冰又綿又甜又有韌,冰到牙痛都一直往口裡送,著實透心涼,加上復古的裝潢相當舒適,在仁寺洞逛街累了進來涼一下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。
.廣藏市場(광장시장)-順熙家綠豆餅、肉膾生拌牛肉
絕對是依照遊客行程去廣藏市場找美食的,眾多美食當中以煎餅、生拌牛肉、麻藥紫菜包飯為代表作,我心中最想吃到的就是生拌牛肉,也是旅遊節目《愛玩客》介紹過的美食,位置蠻難找的,不過只要問路人馬上就知道指路教我怎樣去,看來生拌牛肉是無人不知的美食吧,《肉膾》生拌牛肉有幾家店,明顯看得出來生意好到已經在舊店旁邊擴充營業,客人要在新店門前的自動取票機取票,門前有站櫃可以看看阿豬媽如何製作生拌牛肉,採用韓國產牛肉作食材切成條,放入調味料如醬油、芝麻、麻油等,再加入梨條及打上生雞蛋即成,嚐過幾口果然爽口又鮮甜,雖然是生肉卻不腥,幾乎吃不出來是牛肉的質感,麻油讓牛肉滑溜到喉嚨,梨條為生拌牛肉添上甜味,完美配搭好想再來一盤。
除此之外,廣藏市場有一條最具規模的煎餅美食街,店前方或檔口前都有一個大鐵板用來煎綠豆煎餅,煎好的一塊疊一塊,絡繹不絕的客人分成兩條隊入座或外賣,窄窄的通道上擠得水洩不通,檔口阿豬媽們的叫賣聲此起彼落,才剛煎好的綠豆煎餅馬上端到客人前。我在澳洲柏斯的韓國餐廳有吃過海鮮豆泥煎餅,沾醬來吃相當可口又開胃,這次來吃也相當期待,網上吃評幾乎一致好評,來到有名的順熙家,點了綠豆煎餅及豬肉煎餅,雖然是油炸美食過於熱氣,配上醃洋蔥、泡菜剛好可以解腻。在吃著煎餅的時候,旁邊的年輕人叫住我著我拿個紙杯,地方淺窄互相幫忙拿東西也習以為常呀,誰料到他倒上米酒(馬格利)再請我喝,雖然我聽不懂韓語,透過手勢指示,大概是說吃綠豆煎餅要配米酒才是正宗吃法,冚差打mi打!
.阿豬媽街頭公仔麵
在釜山的小巷街頭,離遠見到打著燈光在紅彤彤的帆布上,蓋住由阿豬媽主理的檔口,其之下放了幾張摺疊式的木檯及膠崎,當時天色已晚大部分餐廳只剩一些以聚會為主的酒館、烤肉餐廳,單丁一個人看到這檔口,馬上過去看看有什麼好吃的,這一晚至少不用到便利店買杯麵,密密加熱水泡麵在店裡吃那麼悲慘。
走上前見阿豬媽聚精會神托眼鏡看書,我就掃視一下有什麼東西,只見有好多魚片串、不知名的菜、正在翻滾的滾湯、包裝辛辣麵等,總結之前點菜好幾次講中文(國語)比英文更易溝通的經驗,我簡單說明我想吃「麵」,她就咀角上揚回答說「拉麵」,沒有餐牌的情況下突破語言隔閡點菜成功了!等著煮的期間就索性拿一串魚片邊吃邊等,拉麵就是平常在香港都吃到的韓國辛辣麵,唯一不同的是當下環境給我的人情味,在那麼冷的街頭喝上熱湯實在相當窩心。
延伸閱讀-《嚐味韓國・下篇》 .新村立食烤肉(서서먹는갈비집) .醬油蝦+土豆薄餅(퀸실내포차)、PRO醬油蟹(프로간장게장) .龍門家韓牛烤肉(용문집) .橋村炸雞(교촌치킨) .土俗村人蔘雞(토속촌) .八色烤肉(팔색삼겹살) .任食烤鰻辣拌麵(장어생각) .芝士辣炒雞(빤닭빤닭) .菇牛shabushabu(자연애샤브샤브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