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島冒煙港口

cropped-img_12121.jpg

冰島位處北極圈邊緣,卻是地熱豐富、漁業發達的國家,同屬北歐則遠離歐洲大陸的冰與火之地,自2008年尾,一場金融風暴令當地經濟急速下滑,克郎貶值逾半、高額舉債引致破產,然而冰島隨後快速復甦,目前物價依然高得嚇人,生活指數比倫敦還要高,所以決定自備米糧解決在冰島至少一半的伙食,包括帶備一包白米,還有午餐肉、沙甸魚等罐頭乙罐,有朋友就問,如何煮飯呢?有賴當年在澳洲煮飯有成, 無需電飯煲也能輕鬆用普通煲炊出飯,再買無印良品現成醬汁,餓不死兼慳荷包,最緊要有熱食。

細味冰島式慢活 旅館不只是用來睡

冰島日晝短、夜晚零舍漫長,每天早上近10時才天亮,下午4、5點就天黑了,日間活動時間短了,休息時間多了,變相待在旅館的時間很長,有很充足的時間讓我煮飯、編排行程、健身等,細味冰島式慢活。相比起在其他地方旅行,時間總是不夠用,住旅館只是為了一張床,在冰島就不適用了,住的地方配套還是要好一點,旅館不只是用來睡的,不要把自己窩在床舖裡,每天睡到自然醒都還沒天亮,時間過得很慢,很慢。

前身為餅乾工廠的Kex Hostel,是雷克雅維克頗具名氣又受歡迎的背包客旅館,也是某網站被評為世界最酷的旅館之一,地板、燈飾、傢具等裝潢設計營造出新潮又復古的工業風氣息,而我最喜歡的是休息地方比較多,不論赤腳挨在窗邊望著海浪、待在交誼廳與其他背包客交流,抑或靜靜躲在走廊角落的大沙發,總有一處能找到我的天地。此外,配套設施也照顧周到,一般該有的共用廚房、交誼廳等之外,也有理髮廳、健身房、酒吧,還有戶外超闊大的休憩陽台,之不過冬天實在沒辦法待在戶外。

相比起其他旅館,Kex Hostel算是高階一點的背包客旅館,建築雖然舊了一點但勝在有特色,離主要大街不近也不遠,走出門口到海邊散步可以看看「維京船骨架」,是歷史上第一批維京人登陸冰島的地方,但海風太猛烈我都沒有去參觀過,對了~樓下有我最愛的Domino’s薄餅店,1390isk(約hk$90)的親民價就能買到BBQ風味的Americana pizza,嫌外面餐廳物價高昂又不想煮飯的話,是經濟實惠又飽肚的好選擇,吃好睡好,每一天都精神飽滿的衝去玩了!

在冰島自遊行沒有打算自駕的話,參加旅行團是很重要的,不然很多地方根本沒辦法去,尤其冬天的冰島巴士會減少或停止營運,更別說要巴士環島,然而冰島的觀光業相當發達,通常旅館都有很多不同公司營辦的旅行團資料,不論要看極光、冰洞、騎冰島馬、潛水、冰川健行等通通都有,上網報團之外也可以請旅館人員代辦報名,不合心意的話也可以到市區的旅行社或Harpa音樂廳的旅遊資訊中心看看,我也花了些時間收集資料,回到旅館打開地圖研究行程、學搭車、揾包車、報團,好在夜晚好漫長。

雷克雅「維」克小城大街 冬遊托寧湖

到埗冰島的頭三天,待在世界緯度最北的首都雷克雅維克,一曲「雷克雅未克」讓人都知道冰島首都的名字,不過我個人不太認同用上「未」字,Ví的中譯應解作「維」,古諾爾斯語稱為Víkingr的維京人,在公元8世紀到11世紀,海盜文化猖獗,侵擾並殖民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島嶼,足跡遍及北歐疆域,史稱為「維京時期(Víking Age)」,維京人發現冰島的時候,看到岸邊因為地熱溫泉而濔漫著蒸汽像白煙般,取名「Reykjavík(雷克雅維克)」意即「冒煙的港口」,Vík帶有雙重意思,指作維京、港口、海灣等,而整個冰島都普及使用Vík的字眼,存有根深柢固的語言文化。

雷克雅維克當地人口只不過十多萬,面積不大只有幾條主要大街,絕對可以步行參觀市內多個景點,日間活動晃眼就過去,所以要把握好時間遊覽。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位於城市中心點的哈爾格林姆教堂(Hallgrímskirkja),外型酷似火箭船、風管琴,外牆紋理參照有六角柱形的玄武岩,為冰島最大的教堂,參觀當日慶幸早上10點半到訪教堂,再過半小時即是11點鐘是教堂「Server for Icelandic」的禱告時間,屆時會謝絕遊客參觀。除了進入教堂之外,放下5歐元就可以登上73米高的教堂頂塔觀景台鳥瞰全市,城市天際線不高,沒有摩天大樓,重視生活的北歐人講求實用、舒適與生活美學,這裡常見的建築大多都是塗上鮮艷色彩的鐵皮屋,吸熱快又易建造,更適合氣候變幻莫測的冰島,又一貫北歐簡約實用的風格,有別於北歐城市如哥本哈根、奧斯陸的歷史建築群。後來重返雷克雅維克,再次登上教堂塔頂,看看暴雪過後添上的白色新衣,白天仍高高掛著月亮,冷色系襯托美爆。

沿著Skólavörðustígur Street,走訪冰島音樂搖籃的獨立品牌唱片店「12 Tónar」,被譽為必去的世界唱片店的27間之一,無論是新唱片抑或二手唱片都包羅萬有,主打當然是多元化樂風的冰島音樂,再到地下那層還有二手唱片、珍貴的黑膠唱片,一般約500isk(約30港元)起有交易,既有爵士、古典、搖滾音樂及現代樂隊之外,有一些是我未接觸過的音樂類型,老闆會即場拆開包裝給你試聽,在小房間的沙發悠著聽歌,一邊喝著老闆準備的Espresso,試聽後滿意才買。有人說冰島語是精靈語,是因為傳說中的精靈與古冰島的淵源甚深,冰島人亦相信精靈是神一般的存在,聽著北國歌謠總是有一種空靈、神化的意境,試聽的時候播放到抒情歌,其歌聲旋律著實滲入我心,最後買了2張唱片,說起來我也很久沒買過實體唱片專輯了。

要買東西的話,最熱鬧的街道應該是 Laugavegur購物大街,有很多販賣北歐設計的文青小店、色彩繽紛的糖果店、餐廳酒吧、時裝店等,總而之都集齊所有東西位於這條街上,買過的火山鹽、藍湖肥皂、手套,吃過的Bonus超市、泰國麵食、鴨肉大餐等,都在這個小城大街解決,規模當然比不上大城市,但小而精緻又集中。置裝的話,幾乎都是國外少見的本土品牌,件件精美得像時裝秀拿出來賣的,還有羊毛織品之類,只是冰島物價實在高到不行,窮旅人只會走馬看花,其實不需花錢在城市亂走探索也會發現很多小驚喜,步調慢慢的。而禦寒衣物品牌66° North算是外國人眼中頗有名氣, 萬一穿不夠羽絨的話可以去添置冷帽、手套之類,這邊的冷不是冷,是痛啊!保暖程度保證爆燈,只是買回去亞熱帶的香港,用得到的機會比較少。

托寧湖(Reykjavíkurtjörnin/Lake Tjörnin)一帶是雷克雅維克的市中心,市內一些主要建築物如議會大廈、市政廳、國家博物館等都是環繞湖的周圍 ,大雪紛飛之下覆蓋厚厚白雪,湖面結成冰,在岸邊放眼望去盡是白茫茫,如此美景,用手機隨便拍就像極明信片,靚爆!塘邊鵝、綠頭鴨紛紛走到市政廳岸邊的排水孔取暖休息,在小小範圍的暖水池裡嬉戲悠遊,是遊客近距離接觸的大好機會。沿著湖畔散步,心裡想說下雪大力吹打我臉吧,深深呼吸清肺,有種洗滌的清爽快感,壓力全然不見,我真的好喜歡這樣子的冬天!話說這裡的空氣零舍清新,甚至有商家包裝成「空氣罐頭」,只需要kr990就可以把「空氣」帶回家啦~

地道市場嚐發酵鯊魚肉粒 奇臭無比

在市中心近舊港口的大道旁邊,有周六日限定開放的Kolaportið跳蚤市場,齊集二手衣物、羊毛針織品、飾品、音樂專輯、書籍、小物件等讓人尋寶,市井文化的氣息濃厚,印象深刻的是賣明信片的,它不是普通的明信片,而是用過有郵戳的古董明信片,還有真正維京家庭、捕魚水上人的舊照片,相中人就像歷史人物般,一張一頁珍而重之翻閱。最後在針織品小店看中一條頸巾正想刷卡,誰料到信用卡付款風行的冰島,場內所有交易都是用現金付的,而我完全沒有持有任何的冰島貨幣,最後3000isk只能折算整數的20歐元,之後買東西都是用歐元來折算,有差價的話則會找回冰島小額錢幣,細心一看錢幣上只有簡單的海洋生物圖案,很可愛唷!而我在冰島唯一用冰島幣交易的是400isk的薯仔,是打算旅途中煮咖哩飯配料用的。

旁邊有一個小型食品市場,是我唯一在冰島逛過的地道市場,主要販賣鯨魚肉、鯊魚肉、魚乾、煙三文魚,還有冰島羊肉、進口罐頭、蔬菜等。選擇並不算多,但對於依賴進口食品的冰島來說,這裏是當地人心目中價廉物美的好地方,其中煙三文魚比市面上的便宜一大截,買來製作三文治就最好不過。當中最讓人難忘的是,是帶有陣陣阿摩尼亞味(氨氣/Ammonia)的發酵鯊魚肉,為當地最有名的特產之一,鯊魚肉含有大量的氨是來自鯊魚本身的尿素,甚為強烈,製法是去除內藏後埋在沙中3至6個月,經過發酵去除毒素,再切成條䁁乾幾個月使其完全腐爛,最後切成肉粒進食,既然來到冰島怎麼也得嚐一下,200isk買一小盒鯊魚肉粒,捏起鼻子吃一口,咀嚼後𣊬間爆發出濃裂腥味,嗆到嘔吐大作,我想只有冰島人才會習慣這種味道,這款「美食」於我而言可一不可再。

發酵鯊魚肉是冰島傳統食品的其中一道菜,配搭酒精濃度高達37.5%的Brennivin酒,是冰島人渡過嚴冬的零嘴小吃。市面上的傳統菜餚能出現在現代人的餐桌上,只有以鯨魚肉、海鸚鵡肉(Puffin)為主菜的餐廳,而冰島是少數幾個合法吃鯨魚的國家,外型可愛的海鸚鵡並不是保育類動育,不過商業捕鯨卻受到海洋保育團體的譴責仍有爭議,嚐過鯊魚肉的我實無膽量吃鯨肉,鯨肉呈深紅色看起來像牛肉,據講鯨肉味道像羊肉但不嫩,而海鸚鵡肉卻似鴨肉。

哈爾帕音樂廳 絢爛當代建築新地標

2011年落成的哈爾帕音樂廳(Harpa)曾獲選為“歐盟當代建築獎”,使其成為冰島首都的新地標,靈感源於冰島極光,其標誌性的幾何結構透明玻璃牆、頂樓天花板裝設高低不一鏡子,延續了冰島特色柱形玄武岩的設計概念,太陽照耀下會反射絢爛色彩,看上去像是不斷在變化著色彩和光線,還有空間感延伸的效果,就像變幻莫測的極光,整座建築就是閃亮珠寶盒啊!

其實最初我要過來是因為它有最重要的設施-洗手間,想必音樂廳一定有乾淨的洗手間,要知道一身冬裝「洋蔥剝」去廁所是很麻煩的,加上一路走過來風吹雪打都快失溫了,進來避風避雪兼取暖是理所當然。然而哈爾帕音樂廳除了有演廳之外,還有會議室、偽青咖啡館、書店等,也順便到訪很全面的旅遊資訊中心,計劃一下之後的行程,順便也請教職員教我一些冰島語的地方名,畢竟不懂冰島語,有些地方名即使翻譯成英文也難以用拼音讀出來,光是讀音就想到頭暈了,但冰島語真的是很難學,學過也記不住,指手畫腳好像比較快。

穿越納尼亞仙境到珍珠樓

冰島西南遇上暴雪,整個雷克雅維克市首當其衝,披上厚厚的白色外衣,所有排好的行程都取消,唯有留在旅館發白日夢,暴雪期間鮮有居民會外出,市內巴士亦只能提供有限度服務,即使如此,我當然要趁機感受一下暴風雪的滋味,畢竟是第一次嘛。從市中心走去,沿著Bústaðavegur大路,欲前往山丘上的珍珠樓,然而所有道路、行人道都被淹埋,推雪機工人都優先處理大街的積雪,要走小路舉步維艱,積雪至少深達半米,只能跟著填滿腳印的雪跡。

繼續朝著珍珠樓走去,周圍只見一大片白雪山丘,路肩看不見、公園小徑也看不見,只能亂走捷徑尋找街燈以辨別方向,走到一個地方像白雪森林,前面都是軟綿的新雪且沒有人走過,但有種魔力把我吸引進去,果然每走一步路都會「雪足深陷」,甚至一腳踏空半個身插入雪中,然而過程中猶如柳暗花明又一村,純白無污染的美景一幕幕呈現眼前,如魔幻王國的納尼亞傳奇,美如仙境靚到癲!身在其中,差點以為有獅子王、女巫及魔衣櫥,暴雪下穿梭白雪覆蓋的森林公園,有迷路但驚險刺激!

img_1310

地熱能源豐富的首都圈,靠著地熱來發電、抽取地下水,城市邊緣的Öskjuhlið 山上有座顯眼的巨型建築-珍珠樓(Perlan),是雷克雅維克的標誌性建築,前身為六個巨型儲水槽,從地下採集熱水並儲存,利用全市制高點的地勢落差向下流經市內,提供熱水供應,及後水泵普及能夠直接抽取地下水,儲水槽則逐漸失去功能。

其後將珍珠樓改建成集展覽廳、餐廳、觀景台的多功能建築,其中一個儲水槽改建為展示維京人生活的Saga歷史博物館,而六個儲水槽的中央修建玻璃穹頂,頂層有360度旋轉餐廳,走出戶外有觀景台,可以鳥瞰整個雷克雅維克的市景,運氣好的話能看到北極光,可惜到訪當日受暴雪影響,觀景台積厚雪阻塞門縫,根本不能打開旋轉門走出戶外,望穿玻璃都只是白茫茫一片,能見度極低。正因如此,一路走來都沒有什麼同路人,雖然有開放進內,但餐廳、紀念品店都幾乎是打烊狀態,最大功能還是去洗手間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