睽違已久的旅行,忙著重新整理所有的裝備,塵封三年的「裝備」有好多,早就忘記放到哪裡去,要逐一把它們通通找出來,翻開小櫃有很多收納袋-梳妝袋、線材袋、底褲袋、旅行專用銀包、存放一大堆外幣的包裝盒等,突然覺得我要做既事,好多!
梳妝袋裡有過期的瓶罐試用包,皆因我會把品牌試用裝收好,歸類為旅行專用的梳洗護膚用品,有些過期的要棄掉替換一堆新的;線材袋早就被整理在日常裡用,剩下自拍棍專用的藍芽遙控鍵要充電,相機的後備電池早就不知去向;有多條乾淨底褲擱在底褲袋裡面,忘記新買的底褲沒穿過;少用到的旅行專用銀包,仍非常新淨,把主要貨幣通通拿去銀行存入綜合外幣戶口,反正現在要一「卡」走天下,比以前更簡單普及,只有一些小國家的紙幣不能兌換,只作當作紀念品,一路數錢好像在重温旅行。如是者,我花了一整個下午把房間弄亂到,堪比年廿八洗邋遢。
意外塵封3年的Rimowa行李篋,一開始有打算愛錫它,買個保護袋包好,好讓行李篋不被刮損或弄髒,但現在我卻沒那麼在意這點,反而有種期待要把行李篋「放飛」,要有「使用過」的痕跡,恨不得來瘋一下。由於二月的北海道非常寒冷,要帶過去的禦寒衣物也多,不小心把行李重量秤到上限,看看篋裡的衣服、鞋那麼多,幾乎是以前的翻倍,我好像忘記每一件衣履要不要帶的衡量,可是不帶又怕凍死,畢竟我要去的北海道,比我過去的貝加爾湖、冰島等雪國,還要更冷!寧多勿少好像比較重要⋯吧。因陌生而緊張,因緊張而怕柒事多多,願大雪紛飛的北國燃點我的熱情如火。



終於出發往機場,路途上再也不見汀九橋、青馬大橋,事關今次途經兩年前通車的「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」,首次由屯門過海到機場,車程不到半小時。結果來得太早,連環亞貴賓室都還沒開放,往下一層,商舖都因為太早仍沒營業,美食廣場也人丁單落,唯有等到七點鐘,才能吃到久違的魚蛋河。
從登機櫃位、進入禁區、登機閘口之前,機場的模樣比起三年前到訪,可謂大相徑庭!記得進入禁區的A/B入口,過往是人手檢查護照,可以選擇不做後來增設的「人臉識辨」,現在卻全面更新為必須掃描人臉,大致跟走「e道」方式類同,只是從「手指模」換成「人臉」,因此當下有疑惑,掃描人臉有咩用途?針對香港人而設,抑或訪港者也適用其中?原來登機閘口也換成自動檢查閘口,無須人手檢查護照、機票,僅對應「人臉」核實身份後就會開閘通過。從一開始是登記人臉,然後一次性的對應人臉登上飛機,所以掃描人臉的數碼個資會保存多久,我沒有特別去查,只知道以上都沒有選擇,而是必須要走的出境程序。
睽違三年在熟悉的環境裡,有陌生又冷冰冰的程序,感覺再沒有「機票打剔」的儀式感。
〔封面攝/香港・香港國際機場/2023.01.30〕
“熟悉而陌生的機場” 有 2 則迴響